电话
86-0519-86330108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丰泽路常州大学西太湖校区立言楼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江苏省法学会廉政法制研究会与审计法学研究会2023年年会在常州隆重召开 |
黄维晨 秦欣/文 王笑菲 杨慧雅/摄 发布时间: 2023-11-27 访问次数: 844 |
2023年11月26日,江苏省法学会廉政法制研究会、江苏省法学会审计法学研究会2023年年会在常州举行。本次会议由江苏省法学会廉政法制研究会、江苏省法学会审计法学研究会主办,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承办。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江苏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常州大学、东南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宿迁学院、南京晓庄学院等高校以及扬州市人民检察院、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徐州市监察委员会、江苏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审计署审计科研所、江苏省审计厅、中国审计报社、扬州市江都区人民检察院、江苏省泗洪县人民检察院、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检察院、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法院、徐州市铜山区公安局、江苏圣典(常州)律师事务所、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等实务单位的一百五十余位专家学者与实务工作者参会。 开幕式 11月26日上午,年会开幕式由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党委书记陈婷主持。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院长张建教授,江苏省法学会廉政法制研究会会长、扬州大学法学院教授蔡宝刚,江苏省法学会审计法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教授刘爱龙,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琳,江苏省法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分党组副书记王腊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院长张建教授基于对法治体系的解读,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尤其应该重视反腐败问题。法治体系概念包括制约公权、促进公正、维护稳定等价值内涵,公权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人类的重大问题,阿克顿勋爵提出“权力导致腐败”,故而在新时代,我们更应深刻把握廉政反腐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策略,推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建设,以高水平研究成果为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和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提供科学扎实的理论支撑。 江苏省法学会廉政法制研究会会长、扬州大学法学院教授蔡宝刚表示,纪检监察学科是一门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在高校设置纪检监察学科,符合加快培养纪检监察人才、繁荣纪检监察学术研究的迫切需要。此次年会的选题对纪检监察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认真学习借鉴年会的丰硕成果,积极探索推进纪检监察学院和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努力为推动全国纪检监察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江苏省法学会审计法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教授刘爱龙首先介绍了审计法学研究会近年来的一些重要成就,他指出,审计法治建设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应以此次年会为契机,发挥审计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独特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务实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刘爱龙提出,审计法治建设有四个方面应该加强重视,一是应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二是应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三是应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四是应加强高校学术建设。 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琳向各位专家学者简要介绍了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就建院以来史良法学院的成就进行了一番介绍,她指出,史良法学院取得的成绩与各位朋友们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在未来的发展中希望各位老师、朋友们能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常州大学。 江苏省法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分党组副书记王腊生指出,此次年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时代意义。我们要重视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廉政建设,要紧密结合时事热点,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廉政法治理论。此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我国的廉政建设:第一,要加强法治文化中的政治引领;第二,要站稳人民立场;第三,要抓住法治涵养,第四,要以法治文化建设推进现代化建设。 大会主题发言:廉政法制与审计法治的文化光谱(上) 开幕式后,进入第一阶段大会主题发言环节。大会主题发言环节设置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主题为“廉政法制与审计法治的文化光谱(上)”,由江苏省课程中心副主任、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教授程乃胜主持,共有四位报告人与两位评议人对该主题进行交流探讨。 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艳丽教授和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崔会敏教授对第二单元的主题发言进行评议,首先指出关注纪检监察学科的建设问题恰逢其时,对地方高校纪检监察学科的建设策略给予了高度肯定,并为学科建设建议进行了补充。针对“腐败不止”问题,补充了该问题存在的两点原因,一方面是是腐败官员被抓的概率非常小,致使官员容易存在侥幸心理;另一方面涉及执法与人情社会的关系,指出在人情社会中我国的腐败具有极强的隐秘性。 扬州大学法学院蔡宝刚教授以《在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中一体推进“三不腐”》为题发言,他指出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理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极具中国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为一体推进“三不腐”提供了明确的历史、理论和实践依据,蕴涵着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能够有效克服传统腐败治理在理论基础和结构措施方面的缺陷。在廉政建设中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对于坚定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和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审计署审计科研所法制研究室副主任杜宏伟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审计重要论述研究》为题发言,他提出审计监督具有政治监督的属性,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践行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要从根本上认识国家审计的重大战略,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审计重要论述的提出、深刻内涵、实践要求三方面对其进行系统解读。 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院长张建教授以《廉政法制文化逻辑展开的法社会学向度》为题发言,他提出在社会生活中,任何权力的生产、运用与激活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结构中进行的,如果公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制衡机构,就容易产生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故而应不断推进廉政建设,坚定必胜的信念,制定务实的策略,筑牢坚实的基础,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储敏教授与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谢冬慧教授对第一单元的主题发言作出评议,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视角总结了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审计监督法治体系,要重视理论、关注时代。对地方高校纪检监察学科的建设策略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总结了新时代廉政法、审计法的发展趋向以及重视我国廉政建设、审计法治建设理论研究的深远意义。 大会主题发言:廉政法制与审计法治的文化光谱(下) 第二单元主题为“廉政法制与审计法治的文化光谱(下)”,由江苏省法学会廉政法制研究会会长、扬州大学法学院教授蔡宝刚主持,共有两位报告人与两位评议人就该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 江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于晓琪教授就《地方高校纪检监察学科建设面对的问题与应对》展开报告。她通过探究纪检监察学科的建设现状和影响、地方高校在纪检监察学科建设中的角色缺位、地方高校建设纪检监察学科的基本因素,分析地方高校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情况及遭遇的困境,提出制定战略规划、增强人才培养、促进研究与实践融合、加大资源支持、加强社会宣传与推广的应对策略。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院长上官丕亮就《高压反腐下腐败屡禁不止的宪法学思考》进行发言。他通过引用一系列数据指出,自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反腐力度一再加大,但反腐效果不佳且腐败风险仍将长期存在。当前我国反腐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人大监督没有发挥作用,二是监察监督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三是审计监督存在失灵现象,四是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名不符实,五是审判监督作用还不够大,六是互相制约落实得不好,七是人民监督存在许多不足,八是政党守宪守法欠佳。以上情形展现出我国反腐形势依然相当严峻,我们应通过实施宪法来健全我国反腐的权力监督体系。 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艳丽教授和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崔会敏教授对第二单元的主题发言进行评议,首先指出关注纪检监察学科的建设问题恰逢其时,对地方高校纪检监察学科的建设策略给予了高度肯定,并为学科建设建议进行了补充。针对“腐败不止”问题,补充了该问题存在的两点原因,一方面是是腐败官员被抓的概率非常小,致使官员容易存在侥幸心理;另一方面涉及执法与人情社会的关系,指出在人情社会中我国的腐败具有极强的隐秘性。 分论坛一“廉政法制与审计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诠释” 第二阶段的专题探讨部分,共分为四个分论坛,分别为分论坛一“廉政法制与审计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诠释”、分论坛二“廉政法制与审计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究”、青年论坛一“廉政法制与审计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诠释”、青年论坛二“廉政法制与审计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究”。其中,分论坛一“廉政法制与审计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诠释”由江苏省法学会审计法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教授刘爱龙主持,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丰霏教授与扬州大学法学院陈吉利副教授共同进行评议。 江苏大学法学院江雪松教授,江苏圣典(常州)律师事务所邢辉主任,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苏海雨副教授,扬州市江都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旭,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纪委书记吕霞,扬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姚仕廉,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枫波分别以《监察法学的学科定位及体系化构建》《新时代中国审计法治文化建设研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合规治理框架》《基层检察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究》《基于SWOT分析,大数据赋能下公立医院廉政法制建设的路径探索》《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进路探究》《论人大主要领导干部作为经责审计对象必要性》为题,进行了专题发言。在评议环节,评议人指出,对于廉政文化建设,现在是新的契机,应发挥文化的力量,走以文化呼唤道德回归、道德增进之路,在中华民族“廉”文化中寻找共性,与既有的文化结合起来。用SWOT分析公立医院廉政法制建设面临的困境,既摆脱了传统法学思想实验的禁锢,也超越了单纯凭经验进行问题定位的现状。基层检察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监察法学学科建设和对人大主要领导干部进行经责审计也值得高度肯定。 分论坛二“廉政法制与审计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究” 分论坛二“廉政法制与审计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究”由江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牛玉兵教授主持,江苏省审计厅法规审理处副处长郭明芳与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殷楠副教授共同进行评议。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纪委副书记韩烨、江苏省泗洪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魏传治、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尚千惠博士、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法院副庭长张衡、江苏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李鑫、扬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郑欢、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张连富分别以《医院廉洁文化建设联盟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策略研究》《推动乡村振兴应加强审计监督》《地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中的精准发文——以东莞市实施<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为例》《企业行贿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新时代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新时代下中国廉政法制文化建设探析》《监察机关监督制约机制的完善——以香港反腐败机构监督制约机制为鉴》为题,进行了发言。在评议环节,评议人认为以上几个话题都很具有新意且贴合现实,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内容充实、框架合理,但是部分文章欠缺理论依托,在行文方面需要更加规范一点,应更多体现出法律思维。 青年论坛一“廉政法制与审计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诠释” 为了更充分地展现青年学者和学生的风采,本次年会特设青年论坛同步进行。其中,青年论坛一“廉政法制与审计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诠释”由南京审计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李庭燎副教授主持,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赵洲教授和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唐步龙教授共同评议。 扬州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王驰、扬州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李佳恺、江苏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虞航、江苏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范佳宗、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邱煜贤、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王沁冉、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赵翰隽、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硕士研究生袁琴、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凌岱、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侯可欣分别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及其现实意义》《公职人员道德立法的理据与进路》《规避执纪腐败之历史借鉴——以明永乐帝冤杀周新案为例》《区块链技术视角下大数据及反腐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大数据时代刑事立法与民众参与良性互动的平衡路径》《数据交易客体合规性审计研究》《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的法理及其建构运作研究》《新时代审计监督权的法治面相》《廉政法制视域下行政检察中违法识别的基准建构研究》《人工智能时代廉政法治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制度建构》进行汇报。在评议环节,赵洲教授从文章的内容、形式以及未来的期望上提出了评述与建议。首先赵洲教授对青年学者能够聚焦于当下最新实践发展、综合运用理论阐述与实证分析方法,多维度跨学科分析论证进行了充分肯定,接着提出文章标题需要千锤百炼的建议,最后对青年学者提出“求深、做实、出新”的期望。唐步龙教授从文章的优点与待改进之处两方面进行了评议,对各位青年学生的选题开阔、行文规范、论述深度、表达状态进行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文献综述有待详实、论述的逻辑性与精准性需要改进的建议。 青年论坛二“廉政法制与审计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究” 青年论坛二“廉政法制与审计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究”由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副院长夏纪森教授主持,扬州大学法学院韦佳博士和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孙展望副教授共同评议。 东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戴晓军、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硕士研究生高诚、扬州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贾雨欣、扬州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周君卓、江苏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邱丹、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孙昀、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王雯秀、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陈凌哲、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周奕彤、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硕士研究生肖雨辰分别就《论退回补充调查的阶段归属》《法治反腐败视域下职务犯罪技术调查措施的实践困境与完善路径》《新时代廉政建设中的信息技术乱象与消解》《村干部“微腐败”问题表现及其治理对策》《党政干部问责中纪检监察“双问责”问题研究》《审计与监察贯通协调规范化论析—以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为视域》《刑事合规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衔接路径研究》《财政审计视域中的预算公开法律问题研究》《新时代廉政法制文化生成机理》《职务违法与职务犯罪调查程序分离研究》进行汇报。韦佳博士提出各位青年学生的文章共同关注信息技术对反腐败领域的影响,反映了青年法学学者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建设的深刻理解,对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促进社会公正和廉洁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同时指出青年在研究方法上需要重视实证研究与案例研究方法的建议。孙展望副教授对各位青年的文章具有问题意识与现实价值进行了充分肯定,同时指出了文章结构和逻辑论述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细致梳理问题、避免文不对题等建议。 闭幕式 闭幕式由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院长张建教授主持,淮阴师范学院法学院季秀平教授作学术总结。季秀平教授分别就各位与会代表的文章进行了十分详实的总结和归纳,并针对文章质量的提升和优化给予了切实中肯而精辟独到的建议,令诸位专家学者和广大学子深深感受到了严谨踏实的学风,同时在学术和实务的知识进步方面获益良多。季教授高度评价了本次年会专门设置“主论坛+青年论坛”的双论坛模式,给予了广大青年专家学者更多展现风采的舞台,最后寄语青年学子紧扣时代主题,回应现实需要,理论联系实践,为推动廉政法制和审计法学建设提供更多有益的智慧成果。 随后,江苏省法学会廉政法制研究会会长、扬州大学法学院蔡宝刚教授和江苏省法学会审计法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刘爱龙教授分别宣读获奖名单,并与江苏省法学会审计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法学院上官丕亮教授,江苏省法学会廉政法制研究会副会长、江苏大学法学院于晓琪教授,一同为获奖者颁奖。(通讯员/唐亚岚 审核/陈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