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顺利承办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六届学术大会 政治学与法学专场会议

   发布时间: 2022-11-30    访问次数: 477

11月30日,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六届学术大会政治学与法学专场会议在常州举行。会议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常州大学承办,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负责具体会议事宜。省内外相关高校专家代表160余人参加线上线下会议。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江苏省社科联一级巡视员徐之顺,常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群、省社科联社联中心主任王淑芬等出席,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海群主持开幕式。

 陈群介绍了常州大学及史良法学院的办学情况,他指出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文科快速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将“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作为到2035年我国发展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本场会议聚焦省域层面,是解读“法治中国”建设的学术研究活动,更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生动社会实践,必将在促进学科交流、推动理论创新、服务科学决策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张新科强调,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指南和基本遵循。在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取得更大突破,离不开全省社科理论界的智慧和力量。要发挥智库和思想库作用,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出击要深入了解法治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掌握社情民意,预测趋势,找准对策;扎实开展调查研究,要让社科研究走进百姓生活,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基层治理经验的研究总结,揭示规律特征,更好地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

 江苏省社科联一级巡视员徐之顺宣读会议获奖论文名单,并颁发获奖证书。

 会议专家主旨报告环节由史良法学院副院长夏纪森主持。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优秀教师”、华东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教授胡玉鸿《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法理诠释》线上主旨报告。他围绕人民群众的尊严感、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指出平等原则与人民群众尊严感密切联系,法治发展要确保人们尊严的实现,要坚持以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群众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胡铭作《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中国式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线上主旨报告。他回顾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发展演变,介绍了“诉讼案件量增加,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型纠纷层出不穷”等纠纷特点,阐释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纠纷解决的原则,强调了基层治理需要建立环环相扣的司法体系,亟需思考构建形成纠纷解决的体系,发挥纠纷解决的终局作用。

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教授张善根作《齐家治国:中国式现代化的家国视野》线上分享交流。他主要讨论现代化进程中的家国问题,从“个体的离家出走”和“国家的去家化”角度分析我国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并从“家国”是中国话语体系的枢纽、打通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后一公里”和通过“齐家以治国”三个方面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塑造。

史良法学院教授曹全来教授作《数字技术嵌入社会治理的逻辑、经验及前景》主旨报告。他具体从数字技术嵌入社会治理的原理与逻辑,数字技术嵌入社会治理的难题挑战与经验法则以及数字时代社会治理的前景展望三部分展开,强调坚持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观,以人为本统筹安全与发展,实现社会发展中不同位阶价值的协同性,确保技术发展应用与人类价值目标的统一性。

数字与基层社会治理主题发言环节由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晓华主持,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赵军锋和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明作为点评人,杨俊教授、董储超博士、孙经纬博士、沈凌副教授和万婕分别作主题发言。杨俊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新形态下,发展数字经济能够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强国。董储超博士强调调解、标准化解纷流程的再造、数字治理的合理限度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与调适。孙经纬从干部驻村制度的维度进行有利的探索,指出实践中的潜在问题。沈凌认为数字化基层治理过程要做到科技赋能基层治理,做好系统化布局,创新基层治理体系,优化社会治理管理体制。万婕法定事由界定不明、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缺陷等现实困境提出明确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方式的可选性以及加强集体土地征收监督管理的建议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主题发言环节由淮阴师范学院法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玉磊主持,河海大学法学院孙海涛副教授和史良法学院高诚刚副教授作为点评人,郭嘉诚、葛蓝、唐庆鹏副教授、李智和岑乾明副教授分别作主题发言。郭嘉诚指出,目前我国治理实践中出现了诸多现实问题,可以从“机制、结构、能力”三个维度探究城市社区韧性治理的未来走向与实现路径。葛蓝通过对江苏省第12届至16届社科奖数据样本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青年获奖者的群体性特征并深入探析。唐庆鹏指出,市域社会治理仍存在普遍性的“协同短板”,亟需确立协同价值、优化协同机制、激发协同活力,发挥好协同治理的乘数效应”。李智强调应明确角色定位,厘清多元主体职责关系、优化动员环境,搭建多元主体互动平台,完善多元主体互动机制。岑乾明提出,为提高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实效,需要从摸底利益相关方和建设专业评估队伍等方面进行标准化和精细化的管理。

 会议闭幕式由史良法学院院长张建主持,刘晓华院长和张玉磊副院长作为主题交流代表进行发言,刘勇教授对会议进行学术总结,王淑芬研究员对会议进行总结并宣布闭幕。(通讯员/唐亚岚   审核/陈婷)

Copyright © 2013-2019 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丰泽路常州大学西太湖校区立言楼
Tel:0519-86330108     技术支持:常州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