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常州大学非诉讼研究院成立大会暨非诉讼多元化争端解决研讨会在常州市中吴宾馆举行。常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群、纪委书记沈新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峥,市政协副主席张加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曹忠明,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建国,市司法局局长陈跃峰,市民盟专职副主委张翠娥,市依法治市办公室主任张正朝,史良法学院名誉院长曹义孙出席会议,来自各高校、常州市各职能部门以及多家律师事务所代表共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非诉讼研究院主办,史良法学院院长张建主持。
陈群指出,近些年,在“校地盟”多重资源同向发力的强大推动下,史良法学院表现出了非常好的发展势头,在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指出,常州大学非诉讼研究院必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聚焦“532”发展战略,快速发展壮大,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司法探索和常大贡献。
曹义孙指出,非诉讼作为解决社会纠纷的方式方法,是解决社会问题与纠纷的工具百宝箱。学院致力于研究非诉讼,不仅有利于常州大学服务于地方,实现领军式地方大学的学校建设目标。为了促进非诉讼研究院更好发展,曹义孙提出了三点发展设想。第一,明确研究院的目标与定位;第二,搭建研究院工作平台;第三,坚持长期主义原则凝聚多方力量,为非诉讼事业的繁荣昌盛做努力。
张加林表示,常州大学非诉讼研究院的成立是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力探索,也是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非诉”重在前端治理,具有高效、便捷、保密、非对抗、低成本等优势,希望常州大学非诉讼研究院在培育与建设非诉讼新学科方面、在培养培训社会需要的非诉讼人才方面、在破解“诉讼爆炸”难题的现实需求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曹忠明表示,非诉讼研究院搭建了一个集约化的资源平台,有助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定会从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作为最优路径,可以有效压降纠纷化解成本,解决司法辅助人员缺口大的问题。二是以理论的高度来健全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有助于找准更加科学合理的路径,让群众化解矛盾更省心省力。三是将更好服务于基层社会治理。
王建国表示,设立非诉讼研究院,研究探索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方式,是对传统诉讼程序的创新,是有效提高矛盾纠纷工作成效的重要举措。他指出,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应坚持德法交融理念和诉源治理理念,以期实现“三赢”的效果。同时,在矛盾纠纷化解中要借助多元互补、有机衔接和内外协调的纠纷解决机制,促进矛盾纠纷顺利化解,从而保障社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
陈跃峰表示,非诉讼纠纷化解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民心工程,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市司法局将立足“一个统筹、四项职能”,充分发挥非诉讼机制建设的职能作用,丰富拓展非诉讼机制建设的实践载体,着力推进非诉讼机制建设的协调联动,以统筹推进法治常州建设为抓手,与常州大学等高校和各政法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建,推动构建全社会共建共享非诉讼纠纷化解新机制。
会议期间,史良法学院与同济大学法学院签署合作共建协议。非诉讼研究院分别与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江苏博爱星律师事务所签署合作协议。
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与同济大学法学院签署合作共建协议
常州大学非诉讼研究院分别与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江苏博爱星律师事务所签署合作协议
陈群、许峥共同为“常州大学非诉讼研究院”揭牌。沈新奎、张加林、曹忠明、王建国、陈跃峰、曹义孙等领导共同见证。
陈群向非诉讼研究院院长曹义孙、秘书长于玉芳颁发聘书。许峥、沈新奎向研究院特聘专家颁发聘书。
陈群向非诉讼研究院院长曹义孙、秘书长于玉芳颁发聘书
许峥、沈新奎向研究院特聘专家颁发聘书
所有与会嘉宾共同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