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日报:“七君子”,有两位出自常州(2) ——史良的故事和史良法学院传承发扬史良法治精神纪事

   发布时间: 2021-05-26    访问次数: 606

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东北角,有一座具有江南民居风格的晚清建筑。这就是史良故居。常州,承载了史良的青春岁月,也为她传奇的一生打下了基础。

很多人是在历史书中读到史良的故事:“七君子事件”中,她是唯一女性,后来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司法部长,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被毛主席誉为“女中豪杰”。

“史良说过,她的一生就是一部个人奋斗史,这部个人奋斗史又跟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4月26日,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副院长张建说,因为工作关系,他经常带学生参观史良故居,发表了不少研究史良的论文,也看到了历史书外的史良。

1900年,史良出生于常州一个清贫的书香之家。她的第一个命运转折点是上学,13岁进入武进县立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5岁进入武进县立女子师范学校。

深受书香熏陶的史良,很早就萌发了民主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五四”运动风起云涌,作为学生会主席的史良,成为常州学生爱国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1922年,对史良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她离开常州,考入上海法政大学学习法律。1931年6月,她正式开始了律师职业生涯,并逐渐成为上海滩的著名律师。

时代动荡,她的人生也在不断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她的高度自律与自强——始终坚持用法律与勇气做正义之事。

借助律所的力量,史良营救了许多社会进步人士,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她援救过地下党,其中最著名的是承办施义(即邓中夏)案。

1936年,为了推动抗日,史良同沈钧儒、章乃器、沙千里作为救国会的代表,到南京请愿,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同时被逮捕的还有邹韬奋、李公朴、王造时。这就是历史书上的“七君子事件”。最终,在全国人民的声援和党组织的敦促下,“七君子”被释放。

“这是史良人生的一个重大节点,她从一位同情、帮助共产党人的律师,转变为救亡图存的爱国人士和组织者,她参与革命的意识也变得更加主动和自觉。”

张建说,这一战是史良一生中意义最大的一场战斗,也让她更加明白了各党派密切合作的重要性。在此后的数十年中,她一直与共产党保持着密切合作的友好关系。邓颖超曾评价她说:“史良以自己的形象树立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范例,无愧为共产党的老朋友,光荣的爱国民主战士,中国杰出的女革命家。”

新中国成立后,史良成为司法部第一任部长。她开创了人民司法工作,主持拟定了一项让全中国女性至今都受益的法律文件——《婚姻法》,在男女平等的发展史上意义非凡。

史良对律师制度和公证制度也有着鲜明的主张。在第一届全国司法工作会议期间,她就提出了建立与推行新的人民律师工作和公证制度。到1956年,全国有155个市和400多个县开展了公证工作。到1957年,全国已建立法律顾问处700多个,有律师2000余人。

后来,史良还担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我与常州结缘,也是因为史良。”张建说,为缅怀和纪念这位从常州走出的历史名人,传承和发扬史良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法治精神,2014年6月,常州大学成立史良法学院,博士毕业后的张建进入史良法学院工作。

常州大学是常州唯一设有法学专业的高校,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成立的同时,还成立了史良法学理论研究中心。“因为常州有史良,才有了现在的史良法学院。”张建说,是史良成全了法学院,奠定了法学院在学术界的地位。史良法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充分挖掘史良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法治精神,形成史良法学院的教育和办学特色。

据悉,常州大学的法学教育开始于1995年。经过多年的发展,法学专业在校生规模由不足30人发展到今天的691人,迄今已经培养了3000余名法学毕业生。

“史良是知名律师,是法治实践家,她奋斗的一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张建说,史良法学院不仅要教书育人,更要不断进行法治实践,扎根常州,为常州的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2019年,常州市地方立法研究院在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成立,在地方立法的前沿理论研究、地方立法相关事项实证调查、地方立法事项委托起草、地方立法质量第三方评估、规范性文件委托审查等方面重点开展工作,牵头起草了《常州市焦溪古镇保护条例》《常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常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等。

同年,史良法学院和常州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共同申报的“人民陪审制度下的法官指引机制研究”,成为我国司法研究重大课题。

2020年,史良法学院与常州中级人民法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商定在科研合作、学生培养、挂职锻炼、教学实践、资源利用五个方面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

“我们的目标是把史良法学院建设成为区域一流的法学院,"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智慧法学、合规研究等,这些对于所有法学院来说都是新课题,大家现在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渴望能跑到前面去。”张建说。 凃贤平 董逸 沙杨 张杨

常州日报:http://epaper.cz001.com.cn/site1/czrb/html/2021-05/25/content_401067.htm



Copyright © 2013-2019 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丰泽路常州大学西太湖校区立言楼
Tel:0519-86330108     技术支持:常州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