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繁叶盛,久久为德:“常大非诉人”体悟乡村振兴,基层政法干部“点赞”驻点研究思路

   发布时间: 2022-11-23    访问次数: 431

1123日下午,应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党委、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法院邀请,常州大学非诉讼研究院院长曹义孙一行赴前黄镇进行实地考察并召开座谈会,围绕“盛德家园”旧村改造、拆迁安置以及纠纷解决等问题,与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深度访谈,就前黄镇基层村民“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进行了交流。前黄镇党委书记龚新宇、前黄镇政法委员王旭,武进区人民法院院长宋文良,副院长章毓以及相关领导干部参与了本次座谈会。

龚新宇书记首先介绍了前黄镇“盛德家园”以点带面的营建过程。近年来,前黄镇响应江苏省交通、城建、产业区位调整要求,积极推动村民自主参与动迁安置、宅基地分配、新居建筑工程,发挥党组织统领全局、协调各方职能,协调政府组织、产业机构、农村群众自治组织有效参与,拓展基础群众自我治理渠道、提升基础村组织社会治理能力,自从2017年起逐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盛德家园”建设,目前已经建立新式住房300余套。龚新宇表示,前黄镇党委领导村民贯彻“千年水乡,耕读前黄”的发展思路,一方面以打造与高质量农业、高水平制造业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农村社区为目的,服务于基层农村群众共同富裕发展诉求;另一方面抓住“要读书,上前黄”的良善风俗,集中建设乡村教育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群众精神文明程度。

“盛德家园”得名于群众,发源于群众,造福于群众,以“人民民主”为源动力,并且经由专业化工程评审赋能加持和党组织严谨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实现了政府、群众、施工单位的三方平衡。在新社区建设的过程之中,选址过程全公开,造价报价全透明,用料做工全自主,让农村群众民主决策工程节点、民主参与建设全程、民主监督行政行为,维护了群众对家园的归属感和使命感。特别是在纠纷预判和风险疏导方面,各级组织在工程全程尽可能做到把行政矛盾还原回民事纠纷,把民事纠纷还原成利益差异,把利益差异用科学、民主的方式以协商方式化解透彻;同时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抓阄”、“砍价”等实践策略贯彻到新居建设过程之中,通过强调政府积极搭建平台、主动让出决策空间,克服了“大包大揽”的家长主义的管理,又避免了“放手不管”的放任主义作风。

曹义孙院长听取了相关负责人的介绍,并且就政府角色定位、群众意见反馈渠道、自然村和行政村组织承接关系等问题详细地与座谈干部交换了意见,并且肯定了前黄镇以民主的“非诉治理”思路事先预防纠纷矛盾风险的具体举措。他指出,“乡村振兴”存在两种可行的进路,一是村民主导的进路,二是政府主导的进路,“盛德家园”的建立表面这两条进路非但不是非此即彼,反而是优势互补。在以往的“村改居”实践之中,国家力量在切割和规划村居选址的过程之中,极有可能影响农村居民的家园归属感,也有可能因动摇农村“安土重迁”思维导致基层社会的阻力,陷入反复“拉锯”的境况,而“盛德家园”的建立通过事先规划群众舆情疏解渠道,以“未雨绸缪”的纠纷解决策略,以人民民主决策做到了在纠纷解决方面“治未病”,把社会风险通过基层社会内部的抗阻能力进行疏导。同时,曹义孙院长结合亲身调研经历,建议在未来的新居建设之中,努力转变群众经济生产结构,引导自治、德治、法治的政治生活模式,塑造现代化的文化习惯倾向,提倡生态环境和谐宜居,构建团结有序的邻里关系,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条件;并且希望基层干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把“盛德家园”的经验进行抽象提炼,产出可复制、可推广、可交流的新型乡村治理智慧。

武进区人民法院院长宋文良围绕基层司法建设指出,“盛德家园”体现出了基层群众自主化解纠纷的意图和潜力,说明了依靠群众力量自主防范控制、解决疏导纠纷矛盾的“非诉”可能。他指出在,长期以来,在农民土地征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中,法院面对着高度的判断压力,村民、村民组织与承包商、承建方之间本就存在高度的民事矛盾可能,并且由于基层政府在这与关系之中的第三方定位,一旦疏导不到位,“企社矛盾”就就很容易变成“政群矛盾”。宋文良院长表示,在以往的基层农村改建实践之中,原本能够以民事的、非诉的方法解决的纠纷,上升为行政诉讼乃至酝酿为信访事件的情况比比皆是,而法院任由民事纠纷异化为行政矛盾并按部就班予以判决,反而导致矛盾纠纷扩大化、复杂化。“盛德家园”贯彻“让老百姓的问题由老百姓解决,让老百姓自主解决自己的问题”的治理思路,发挥生产大队、村民小组自身的治理作用,明确“群众—企业”、“群众—政府”、“政府—企业”层次分明但有机关联的行为逻辑,促进各方以合同、协定规制自身行动,以调解、仲裁、和解等“非诉治理”思路友善化解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人民当家作主”与“非诉治理”的必然联系:恰恰是人民民主的有序参与方式确定了在基层治理实践之中群众的“主动权”,并且促进国家机关从“管理者”逐渐转化为“治理者”角色,从“拍板定调”到“示范领导”,基层社会治理关系由此得以理顺。 

在后续的座谈之中,与会各方围绕以“盛德家园”为起点,结合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问题,就如何以学术研究推动治理科学化,以一线经验促进学理讨论具体化,并以此推进乡村治理“非诉化”进行了展望。曹义孙院长希望能够以常州大学非诉讼研究院为基地,促进法学以社会实证调研方法为乡镇服务,为国家提供基层治理智慧,指出学术研究要“落地”,从群众的真切向往出发,研究乡镇党委和政府如何为群众服务,进而提炼出一般性、可推广的治理经验。曹义孙院长进一步就常州大学非诉讼研究院的发展规划指出,本次对“盛德家园”的初步观摩和座谈,是“非诉治理”研究与地方治理、乡村治理结合的起点,在日后的学术研究活动中,“非诉研究院”要为群众的生活福祉服务,与一线行政司法活动契合的,更深入地关切在中国语境下建立“中国新乡村”的方法论,追问在在城市化浪潮下乡村的何去与何从,发现乡村建设的具体矛盾与城乡一体化模式之中的具体难点。在未来的研究之中,非诉研究院将围绕调解、仲裁、评审、复议、鉴定等非诉渠道,挖掘群众个体、企事业单位的治理智慧,见微知著,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给出总体的、可以转化为政策的学术建议,为“乡土中国”的未来提出“非诉”的治理之道。

龚新宇书记、宋文良院长肯定了常州大学非诉讼研究院参与社会研究、服务社会治理的热情,支持“常大非诉人”着眼于点、连点成面的“调研点”工作模式。他们表示将进一步推动院校智库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全方位、深度化开放与对接,为与非诉治理相关的学术研究搭好平台、疏通道路。同时,基层干部对以曹义孙院长为代表的“常大非诉人”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把调研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将学术研究与基层政法干部“治未病”的非诉治理愿景结合的工作和研究态度表示深刻认同。

“盛德”之名,寓意以道德、伦理,以及理论、理性丰盛群众生活,拓展治理渠道,在诉讼的决断与裁定之外,探索以道德情感与理性逻辑解决纠纷、疏导矛盾、防范风险的可能性,“德治”、“自治”、“法治”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之中茁生的治理智慧,“非诉治理”这颗种子将在“党政军民学”、“公检法司律”的有机配合下茂“盛”为参天之木。(通讯员/唐亚岚  审核/陈婷)




Copyright © 2013-2019 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丰泽路常州大学西太湖校区立言楼
Tel:0519-86330108     技术支持:常州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