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张浩良博士及其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汪思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Ethics, and Technology》夏季卷中发表文章<Exploring the Chinese Good Samaritan Law: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探究中国式好撒玛利亚人法)。该论文同时并被国际知名数据库Heinonline全文收录。
文章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4条增设绝对免责的制度设计,打破了公私法之间的微妙平衡,也无法完全免除救助过程中受助人遭受重伤、死亡产生的罪责。如何对法律进行规范整合,以达成新的平衡,是今后立法中的重要问题。通过跨部门法的规范分析方法,系统解构见义勇为在不同情形中的责任配置,可以发现,在民事法内部,应视情况分别适用无因管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甘风险的制度,追究救助者适当的民事责任,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在刑法中,应采取实质解释的立场,将见义勇为作为一项从轻、减轻的量刑情节;在行政法中,应综合运用行政协助、行政确认、行政奖励和行政补偿等措施,赋予救助人公法上的责任豁免权,并对其进行保护和奖励。多维度协同规制模式既可达成部门法之间对见义勇为规制的平衡,又能使得见义勇为及其法律责任真正实现体系化的重塑。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Ethics, and Technology》 (ISSN: 2769-7150) 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郑戈教授主编的国际性学术刊物。该期刊旨在通过法律、伦理和技术等跨学科的视角解决新兴法律问题,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通讯员/毛安竹 审核/王禄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