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10 日下午 2 时,史良法学院 2025 级硕士研究生导师见面会在 W1 阶教室隆重召开。本次见面会以 “深化师生交流、助力双向选择” 为核心,旨在帮助新生清晰规划学业方向、快速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科研节奏,为后续学术成长与职业发展筑牢基础。史良法学院名誉院长曹义孙、学院党委书记陈婷、院长张建、副院长莫良元、张顺,各研究所四十余名导师及全体 2025 级硕士研究生共同参会,会议由陈婷主持。
会议伊始,曹义孙名誉院长以数十年法学教育经验为切入点,为新生送上语重心长的寄语。他强调,研究生阶段是学术思维与独立研究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勉励新生沉心治学、踏实钻研,主动培养学术主体性与批判性思考能力。同时,曹院长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学科优势与育人体系:学院始终秉持“求其所是,止于至善” 的办学精神,以 “史争旦夕,良善允正” 为院训,致力于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目前已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七个二级学科方向,师资力量雄厚 —— 现有专任教师 52 人,其中教授 12 人、副教授 13 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高达 92.3%,为新生的学术探索提供坚实支撑。
在导师介绍环节,7个研究所四十余名导师依次与新生交流。法理所曹全来、夏纪森等导师强调研究生应主动与导师沟通,注重学术规范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保持探究精神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锻炼体魄。宪法与行政法学所莫良元、邹卫中等导师鼓励新生深入探索公法精神,追求行政法治理想,宪法虽然高深,也要努力探究。刑法所高诚刚、黄云波等导师提出同学们多读经典著作,夯实基础,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民商法所沈世娟、高可等导师们以生动的比喻阐释了学术真谛,高可将民法原则融入研究生培养,提出要“坚持意思自治原则”,实现从“受教育者”到“学习者”的转变,同时要“秉持诚实信用原则”涵养师生关系。经济法周艳云等导师介绍了数字经济法学等前沿研究领域。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阮丽娟、卫乐乐等老师希望同学们用系统思维和多元视角看待生态保护问题。财税法学所的梁文永教授特别指出“研究生学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要注重培养独立研究能力,李俊英教授重点介绍了每两周举行一次组会的培养模式。
会议最后,党委书记陈婷以“研究生要像孙悟空 —— 既需尊师重道,也需主动求索” 的生动比喻作总结,同时引用韩愈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古训,鼓励新生既要珍惜导师的指导资源、尊重学术传承,也要敢于突破思维局限、在学术探索中展现创新活力。参会新生纷纷表示,此次见面会不仅让自己对学院的师资力量、学科特色有了全面认知,更明晰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对未来的学术生活充满期待与信心。
本次导师见面会成功搭建起“学院 - 导师 - 新生” 三方沟通的桥梁,为后续师生协同开展学术研究、精准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学院的平台支持与全体导师的悉心指导下,2025 级硕士研究生定能以笃定之志、昂扬之姿,开启学术新旅程,在法治人才培养的道路上稳步前行。(通讯员/毛安竹 审核/王禄佳)